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怎樣讀聖經---王明道

一部聖經篇幅浩繁,愛慕聖道的信徒切心願意用工夫在其中探索追求,為要飽得屬靈的食物,但常苦於不得其法,無從入手。以致許多信徒雖然知道這所寶貴的庫藏中無物不備,可是他們的心靈中卻終是一貧如洗,這真是一種可憐的情形了。

編者在許多地方常遇見信徒來問這一個問題,「怎樣讀聖經?」或說,「用甚麼方法讀聖經? 」有時就回答說,「讀聖經的良法就是去讀聖經。」這個回答乍一聽來,似乎太沒道理了,其實這就是良好的讀經方法,編者自己曾經實驗過的。不過讀的時候終須有一些當注意的事項.,寫了出來就算它是讀經的方法罷。

初讀聖經的人,與多年有聖經在手的人,二者中間那一種人讀經較為容易?我們提起這個問題,大約多數的回答都是說,第二種較為容易許多。那知第二種人竟是較難,因為他們對於聖經中的內容說不知道呢,似乎知道不少,說知道呢,這裡一段,那裏一節,幾個人名,幾段故事,似乎都是多年的老友,其實責貴的真理,屬靈的要道,都是棋糊不清,或且是茫然莫解。他們還自己以為是熟讀聖經,可作別人的教師,這種人簡直談不到讀經。就是這樣的人,一旦覺悟到自己的貧窮缺乏,一心渴慕屬靈的真理,願意追求極大的進益,他們舊日所知道的有時還能阻攔他們。展開一章聖經去讀,在初次讀的人倒能專心研讀,致力探索。那多年有聖經在手中的人,一看就想這是從年幼就熟讀的一章,無需細念了。一部聖經中至少有幾分之一是他看過的,那樣他在這些地方就不免因他的一知半解受到阻擋。

反過來說,多年有聖經在手中的人,如能自知極明,毫不因略有所知而自足,承認自己對於聖經是全不了解的,在神面前存一種小孩子在父母面前受教的心,他舊日的一知半解,許多時也有不少用處,因為那些都如同零碎的材料,雖不能作棟樑巨材,但也能作椽角零件.,竹頭木屑,用的合宜,也都不是廢材。不過在這裏要謹慎的,就是切不可將平日所聽來不是聖經中的道理也混為是聖經中的。因為那些不是聖經中的東西,很能阻擋我們領受聖經中的真理。最好先將自己所已經知道的,每一樣都重新用聖經的標準來比較一下。在聖經中有出處的就都留著,沒有出處的就把它棄掉。自己所已知道的一鱗半爪,不問它是幾年前或幾十年前所得來的,也不問他是從那位牧師那位博士所聽來的,總不要以這些作為準則。要讀聖經的人必須以聖經為惟一的準則,然後方可以談讀經。

讀經收效最宏的方法就是按卷去讀,現在略說一些:.

舊約篇幅浩繁,意義也較為深晦.,初讀的如從舊約下手,最容易因乏味中止,所以當先從新約入手。及至在新約的要道上已經有了堅固的基礎,並且在聖道上已經感到濃厚的興趣,再讀舊約便不至有前者所說的弊病了。

讀新約當從第一卷第一章讀起,四福音,使徒行傳,書信,啟示錄,從始至終,最好一卷也不要越過去。這種讀法比這裏一卷,那裏一卷,收效更宏,而且不至遺漏。

讀經宜求精詳,不可貪多。按編者的意見,普通有事務在身的信徒每日讀一章就不算少。時間雖沒有特殊的規定,但總以清晨為最好,因為這時還未曾與世上的事物相接觸,心地最清潔安靜。讀經以前當先專誠祈禱,求聖靈的啟迪訓誨.,因為聖經是聖靈感動人所寫的書,若非有聖靈的教導和指引,便不易得著甚麼。此外更當存若完全相信的心。我們有時有甚麼不明曉的事,要求一個朋友的指教,但我們早存了一種不信任他的心,他若知道我們的心意,必定不願意再對我們說一點甚麼。何況神十分清楚曉得我們的意念,懷疑的人怎能從他有所得呢?

每讀一章聖經,第一步,先將全章的經文從頭至尾細讀一遍至三遍.,然後照本章的內容將它分成段落,注意每一段的大意,詳細記憶到熟習為止。再以後細看每一段的話裏面,有甚麼重要的真理或訓誨.,這一步最要緊,所以當特別用工夫揣摩思想。一件故事一段意思裡面往往包藏極豐富的要訓,四福音如此,書信如此,聖經中的每一卷無不如此。最後將本章中最寶貴的經文取出幾節來,作為金句,仔細背誦,到熟習為止。金句不必求太多,一至三節最合宜,略多些也不妨,不過太多了恐怕不容易記憶,反倒都不能成熟,所以不如不求多好些。有些章聖經差不多全章都可作金句,如馬太福音五至七章,羅馬書八章和十二章等,自然須多用些工夫,多取出幾節來。讀時如喜歡用筆記錄所分的段落,所得的要訓,所背的金句,也很好,不過不是必要的。能記憶在心中最要緊。用筆記的,也不可靠所記載的,以致養成怠惰的習慣,不肯多用心力。這幾步都作完以後,可以將聖經闔起來,將本章的大意,分段,要訓,金句,仔細默想一遍,並且在一天內還要常用功夫溫習。這樣,讀過一章,便得一章的益處.,並且無所遺漏。

次日讀第二章,仍照這樣讀法。每七日當作一次溫習。這一日不必讀新課,只將前六日所讀的放在一處.,再詳細思想其中的大意要訓金句等等。六日所讀的,經過這一番溫習以後,不但更加堅實,不易遺忘,並且常常因此又發現新的心得。所以這種溫習是不可少的。

每讀完一卷書的時候,也當作一次總溫習..將本卷書自第二章至第未章,一章一章的使它從心中經過。這時對於全卷的大旨和系統,已經是瞭如指掌。然後再將本卷書分為幾大段,注意每一大段的要意是甚麼,更當注意本書全卷的大意。章數少的書,這種溫習有一兩日足夠,若所謮的書較長(如四福音,使徒行傳,羅馬人書等),溫習的時候不妨用三四日,在這時期中不讀新課。每卷書經過這一次溫習以後必更加清楚了,然後再讀以下的一卷。

讀經的時候不免常遇到很困難不易了解的地方,這種情形在每一個讀經的人都要遇見。一日兩日總得不著它的解釋,千萬不可使它成為我們的絆腳石絆住我們的腳,以致再不願往下讀。最好遇見不了解的就把它記下或錄在紙上,或在那一段上畫一個符號,更當記在心中。往往這卷書的疑難,念到別的一卷書中的某處,便完全作了它的解釋。因此編者常對人說,讀經不必要看註釋。.聖經就是他自己的註釋。讀經的工夫一深,往往許多的疑難不期解而自解了。好在請經的時候並不是因為有一處不了解就不能再往下讀。我們又豈可畏難自悮呢?

用這種方法讀經,每日讀一章,將每七日的溫習所用的日子都加進去,一年的工夫綽綽有餘的將新約讀過一遍。(新約共有二百六十章,全年共有三百六十五日)。讀過一年以後,新約全書的大旨,要道,寶貴的訓誨,隨時需用的金句,都飽藏在心中,這是何等的滿足,何等的受用!許多的信徒一年又一年過去的時光有多少,何曾將新約讀過一遍?一部新約拿到手裏真是不薄的一本書,叫任何信徒去讀一遍,大概都想是不容易辦到的。那知每天只讀一章,便有這樣驚人的成績呢!

用一年的工夫讀完一遍新約,自必得著許多的真理與興趣。第二年可以照樣去讀舊約。舊約雖然較為難讀一些,但因為已經有了一年的讀經經驗,所以也就不至於感到特別困難了。

建築房屋的人要開始工作的時候,第一步不是興工建築,乃是聚集各種建築的材料,木料,石塊,灰沙,磚瓦。在未興工建築以前,總須先用一些日子搬運籌備這些東西。及至各種材料預備的已經充足夠用,然後便鳩工建築。在這時候,用石有石,用木有木,樣樣都存放在目前,工作自然一往無阻。經過一些日子以後,宏偉壯麗的建築物造成了。如果使一個沒有建築經驗並且性急的人來指揮經管這事,他只想望快些造成這房屋,一起始便招聚許多工人來作工:.要立房基,臨時派人登山鑿石,要立柱上樑,臨時派人購辦木材.,要砌牆現燒磚.,要抹牆現煮灰。請想這樣作法,在經濟上,時光上,工程上,要受到多少損失 ? .

信徒在屬靈的工程上也是如此。每見有信徒對於聖經中的要道清晰明了,發揮透澈,許多重要的真理,在他們的心中都瞭如指掌.,運用經中的話與試誘戰爭,應付困難的事務,或是教導他人,都能綽綽有餘。我們看見這種情形,必定十分的羨慕。殊不知他們能有今日這樣的成績,乃是因著多日運輸儲藏材料所致。因為平日聖經中各卷的大旨與要訓都滿滿的飽藏心中,所以纔能要用甚麼便取出甚麼來,不感到絲毫的困難。許多懶惰成性的信徒平日從來不肯殷勤去讀聖經,遇見甚麼試探或困難臨到的時候,手忙腳亂的打開聖經去求指示,甚至隨手去展開聖經,以為翻開的時候手指所按著的那一章那一節便是神的指示,這是多麼懶惰的辦法呢!神固然有時也偶然藉著一章一節的話教導我們,指示我們甚麼事,但那是神特別作的,我們不當依靠這個,而荒廢讀經的工夫,自欺自誤。或是遇見有機會作見證講道的時候,選出一個題目來,以後便找來許多書籍講義,東拚西湊的尋些材料,既不是自己所心得的,自不能不生吞硬嚥的讀下,然後再像留聲機似的,把所讀的一段一段的放送出去,這種工作如何能希望發生效果?這些人不一定是不愛慕聖經,只是他們習於懶惰,平日不肯勞力去儲存材料,臨時卻希望建築高大的房屋,那知世上絕沒有那樣容易的事。懶精的人所得的只有虛空罷了。 .

用過這種按卷讀經的工夫以後,對於全部聖經的大旨,內容,要訓,已經瞭如指掌,便可以再用選題讀法,取出一個題目來,可以很容易的想起經中各卷對於這個題目有甚麼記載,隨即把這些材料蒐集在一處,對於這個題目必定可以發揮得透澈無遺。這樣,按卷讀經可以比作預備材料,選題讀經也可以比作興工建築。不預先儲存材料或者也能與工建築,不過二者的難易,與工程的優劣,卻是大不相同了。

這種讀經的方法誠然是最好,但是也有極大的阻礙在前,阻礙已經攔阻了許多信徒,使他們作了一個半途而廢的失敗者,這阻礙便是「無恒」。無恒的人甚麼大事也作不成功,讀經更是這樣。許多的信徒得著這種讀經的良法,很有興趣的讀了起來。頭幾天甚至能用一小時以上的時間讀一章聖經,也實在大有所得。可惜不到十天,每日讀經的時間已經是逐漸縮短,所得的自然也必日漸減少。不到一個月感到了沒有興趣,便就因此中止了。或是讀了些日子,偶然事務忙碌起來,想暫停兩三日也無妨,由兩三日延為四五日,延為半月,延為一月,很有些人就是這樣停止了讀經的工夫。還有些人雖然沒有完全停止,但是兩天打魚,三天曬網,時作時輟的過下去;這種讀法豈能希望大有所得?許多信徒在讀經上雖然得了善法,終是不免於失敗,其中大多數是受病在這裏。願意讀經的信徒對於這種極大的阻礙應當加以十二分的預防,庶可不作一個失敗者。這實在是一件很要緊的事阿。

1928.5.26